2020.02.11 数位时代 #AI与大数据 #程式开发 #商业经营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56444/data-man-andy-lin
打开Facebook专页「Data Man的资料视觉化笔记」,可以看到一个个发挥创意的视觉资料化专案。有总统大选时台湾各地蓝绿战绩的互动式地图;有将空气品质监测资料制作成月历式图表,分析哪个月空气品质比较糟的作品;最有趣是透过姓氏地图,看闽南、客家、外省、原住民等族群在台湾的发展轨迹。
这个粉丝专页,是数据记者林佳贤四年前刚学习程式语言时,记录分享自学路上的点滴。如今,这个平台已经吸引2.5万人追踪,他也成了新加坡最大英文媒体《海峡时报》(The Straits Times)的数据记者,忙着准备星国2020年大选的资料视觉化专题。
而这一切,都是七年前他从台大经济系毕业时,不曾想像过的事。
如果换个方式说新闻,那会是怎样的体验?
「2013年大学毕业时,根本还没有什么大数据,系上也完全没有coding课程,只有教一些基础的统计用软体。」离开校园后,林佳贤选择专攻新闻界,在《经济日报》编译国际新闻。
「当初加入媒体,是因为我觉得新闻可以直接改变社会。」然而,文字记者当久了,他渐渐感到突破性有限、有点无趣,开始好奇国外新闻媒体有没有什么创新做法,一研究就入了迷。
他看到一篇《彭博社》(Bloomberg)的报导,用视觉化的方式汇整全球百大富豪的资料,「我从没想过新闻可以这样做。」后来,林佳贤离开《经济日报》,到了《关键评论网》工作,有一天主管来问他,「你会不会想做一些创新的东西?」他灵机一动,想到了资料视觉化。于是他开始自学程式设计。而这一刻也成了他踏上数据记者道路的契机。
虽然没学过写程式,但林佳贤认为自学程式并不难,因为工程师社群有一种互助的风气,Medium、Github等平台资源也很多,他从专门用来做资料分析、爬虫与视觉化的R语言学起,利用各种公开的数据,边做边学。
林佳贤经常基于个人兴趣,发想各种专案。他最喜欢的一个作品,是统计了台北市建筑屋龄的互动式地图,藉由将市区屋龄做视觉化的呈现,可以一眼看出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发展轨迹,也能发现哪些地区亟需都市更新。若能掌握这些特点继续向下挖掘,也有机会发展出更深入的报导。
而这正是一般程式设计师难以做到的事情:从资料中找到好素材,说出好故事。
数据记者──「文」与「理」结合的跨界人才
「技术好的程式设计师不难找,但他们不一定有新闻眼。」林佳贤直言, 程式设计和新闻的性质很不同,前者需要逻辑思维,后者需要人文素养;而一个好的数据记者,两者都得兼顾 。
林佳贤曾经与「国际调查记者同盟」(ICIJ)合作一个离岸避税天堂的报导,由于当中涉及许多金融、法规知识,「只懂得操作资料,是没办法讲出什么故事的,你得理解这套制度的由来、制度又图利了谁……,你必须看很多书才行。」
「数据记者非常跨界,这也是媒体愈来愈重视这种人才的原因。」不过,待过多家媒体的林佳贤坦言,目前台湾媒体界要养一个创新的数位新闻团队,还是有些吃力。
因此林佳贤在三个月前转战新加坡,想从亚太区的中心累积海外经验。目前他在《海峡时报》里的数位新闻团队至少有十个人,跟过去在台湾单打独斗的经验有很大差别。
数据记者一职的出现,似乎彰显了媒体界也踏上「数位人才转型」的道路。林佳贤强调,传统调查记者有其无可取代的价值。但他也认为,一个记者若能增添自己的数位技能,那么他可以操作的题目就会愈来愈广。
「如果要做假新闻的题目,你怎么可能不碰资料?」林佳贤指出,「你一定需要更深的资料分析能力,才能讲好这个故事。」而对期许自己能在数位时代处理各式题目的新闻人来说,数位技能,或许正是必须补上的那一块拼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