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提供:影像色彩组
文章来源:https://reurl.cc/R11aYr
发佈日期:2020/08/22 消息来源:科技新报
 
将显示萤幕变成跟玻璃一样的透明,这个听起来只会在科幻电影里实现的场景,如今已经渐渐落入现实。

最近,小米发表的透明电视便诠释了这种可能性:它既可以显示各种影像内容,又能像玻璃柜般,让你透过萤幕,看到电视机后背的墙面和摆件。

它就跟当年摺叠萤幕刚诞生一样,又一次,打破了很多人对于「显示萤幕」的固有认知,也预示着所有带萤幕的电子产品,未来可能会迎来的改变。

但如果只是觉得好看,也未免太小看透明显示萤幕的价值了。

我们先来搞清楚透明萤幕的原理。

这里需要重温一个知识点,即 OLED 萤幕本身「自发光」的特性,它意味着萤幕上每个红色、绿色或蓝色子像素都会自己发光,而不需要依赖额外的背光源。

也只有这样,OLED 萤幕才可以省去传统 LCD 萤幕中常见的液晶层、背光层等模组,达到更高的色彩对比度,并在形态上确保够轻薄。

这种先天的结构特点,也满足了很多厂商想要将显示萤幕做薄,甚至是做弯曲、摺叠的需求。

但对透明电视来说,真正的难处,其实是让这数百万个微小的像素变得「够透明」。我们可以想当然地认为,只要选用透光率较高的基材,以及将上下盖板、正负极都换成玻璃,就能轻松让光线穿过面板,做成和玻璃一样。

但现在,面板厂商还想到了更一个取巧的做法,即引入「透明像素点」的概念。

LG 在一则影片中简单解释了透明 OLED 萤幕的实现原理──它在原有的红绿蓝白四像素基础上,新增了一种「透明子像素」。这种像素并不会发光,也不会参与图像显示,但它自身却是由高透明材料制成的。

最终,当无数个这样的像素点均匀地分布在面板上时,萤幕也自然而然地会获得一定的通透效果,但同时又能兼顾彩色图像的显示。

你或许已经察觉到了,在这样的结构下,真正能让光线通过的像素点,其实只占总量的一部分而已。

这也是为什么,现阶段透明电视的透明度仅在30-40%左右而非100%,毕竟一部分子像素仍要用于图像显示,但只要透明子像素的密度够高、量够大,也足以「骗」过用户的视觉感官了。

让萤幕变透明,只解决了透明电视的第一个问题。毕竟在萤幕之外,传统电视机的后背还有电源、主板、音响等元件,它们无法凭空消失。

现在小米的做法,是将这类单元尽可能地聚拢,并集成在一个硕大的圆盘之中,让它兼顾起电视机底座,以及主机、音响的作用,这才让透明电视得以正常工作。

从技术本身来说,透明显示萤幕并不算非常黑科技的东西。早几年,包括三星、LG 和 Panasonic 等厂商,都展示过很多採用透明面板的原型方案,而且都不是和电视机相关的产品。

在 2010 年,三星就推出了一款搭载了透明 OLED 萤幕的概念笔记型电脑,你可以看到萤幕上正在执行的 Windows 系统,而且图标和文字的清晰度都做得很好。

到了 2012 年,三星还展示了一种支援触控的「智慧窗户」原型,你可以想像一下,自己在一块透明玻璃上滑动、点按介面的感觉,这也算是接近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了。

做为全球知名的萤幕大厂,三星本是最有希望将透明 OLED萤幕商用化的公司──事实上,它在2016年确实获得了几家厂商的订单,但在出货后不久,三星却临时决定停止透明OLED萤幕的生产,转而将重点放在更具潜力、也更赚钱的智慧手机OLED萤幕研发上。

目前来看,全球具备透明OLED萤幕量产能力的供应方,也就剩下LG这一家了。本次小米透明电视所使用的面板,大概也是由LG提供的。

正好在去年,LG也推出了一款55英吋的透明OLED萤幕商用方案,这和小米透明电视的面板应该是同款。

可以说,透明电视的「酷」,也是它令人嚮往的主要原因。尤其是当你伸手放到萤幕后背,看到自己的掌心与虚拟的电视内容相交匯,那种感觉确实非常奇妙。

但论实用性,电视机或许并不是最适合应用透明显示萤幕的品项。

毕竟,我们看电视,并不是单纯地看那块萤幕,而是要看萤幕里所显示的画面和图像内容。

但在透明萤幕中,显示主体就变得十分杂乱了,你不仅会看到电视机本身的画面,也会透过萤幕,看到电视后的墙面、摆饰等,乃至是现实世界中的光线,都会对画面带来负面影响。这台电视只有在光线比较昏暗,或者背景为黑色墙面的环境下,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观看效果。否则,透明电视的画面反而不如传统电视那样清晰、干净。

如果朝实用性思考,我们会更希望看到一台能调节透明度的电视机,既能像传统电视般,正常显示影像内容,又可以在不使用时,变成透明的装饰品,或是显示时间、天气等简易资讯。

这样的产品并非不可能,去年Panasonic展示的一款透明电视原型机,就可以在透明和不透明这两种状态下来回切换。

据悉,这台OLED电视加入了类似LCD萤幕中的偏光层,等于是给电视做了一层「百叶窗」。我们只需透过电流控制「叶片」的开合,让它挡住后背的光线,就能让萤幕变得不再透明,回归到传统电视的状态。

但这么做的缺点,应该就是要捨弃OLED萤幕本身的轻薄特质了,如果小米透明电视还打算推出下一代,我们还是希望能看到可调透明度的成熟产品,而非纯粹的摆设。

在电视机之外,透明显示萤幕还可以找到许多应用场景。事实上对LG这样的供应方来说,它自己对于户外广告牌,或是企业、博物馆内资讯展示板等领域的兴趣,也要比电视机本身大得多。

打个比方,很多商店的橱窗原本就使用了大量玻璃,以营造一种简洁、通透的视觉观感。现在LG就希望让这些玻璃全部换成透明OLED萤幕,让路过的顾客既能看到产品,也能在玻璃上看到即时变化的资讯,也不失为一种增进体验的手段。

在汽车领域,很多车厂也希望藉助透明显示萤幕的特性,将资讯显示在挡风玻璃上,进而在不遮挡视线的前提下,让驾驶能即时看到地图、车速等数据。

但其实在军事领域,类似的设计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运用。为了不让战斗机飞行员的视线在仪錶板上来回移动,他们佩戴的头盔都整合了抬头显示器,使飞行员能一边观测到现实状况,一边掌握高度、敌我辨识标识等关键数据。

今年2月份,有网友还在北京地铁里拍摄了一段「魔窗」系统影片,它既保留了玻璃本身的通透度,同时又能在玻璃上显示车站、线路图等,这其实就是透明OLED萤幕的功劳。

最后再来说说透明萤幕在手机上的应用。在功能机时代,手机厂商还真的用透明材料推出过一些小众装置。

一个是 Sony Ericsson 推出的 Xperia Pureness,这款手机当时是限量发售的,全球只有不到 900 支,但外观辨识度却极高,毕竟它也是当时少有的,会使用半透明显示萤幕的手机。

有趣的是,由于当时OLED萤幕尚未成熟,Sony这款手机使用的还是传统的LCD萤幕,但它为了做透明效果,被迫去掉背光层和彩色滤光片。

所以在未通电情况下,这支手机的萤幕是灰色不透明的,只要在开机通电后,透明萤幕才会被点亮,但也只能显示单色文字和图标。

另一款运用了透明材料的手机是LG GD900,不过它只是藉助透明导电材料,将数字键盘区做成了透明样式,还支持了多点触控和手写功能,想法不错,但用户迴响并不热烈。

回顾过去数十年的手机发展史也能看到,不管是透明显示萤幕或是透明键盘,这类跟透明相关的材料在手机上的运用并不多,实际落地的产品更是屈指可数。

究其原因,还是跟透明材料较低的实用价值有关,这点和电视机的情况很类似,毕竟大部分人都不可能为了「好看、颜值高」这一个理由,就完全放弃手机和电视的日常使用体验。

何况,手机想要做成透明,也需要考虑镜头、电池等元件的摆放位置。在功能机时代,我们还能把它们分成上下两部分,但现在的全面萤幕手机中,萤幕几乎占据了整个正面,总不能再设计一个超长的「下巴」,或是突兀的「额头」吧?

想要看到真正通体透明的手机,我们可能要等挺长一段时间了。

前往页首